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

12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外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全面实现实名制就医和医疗健康服务“一卡/码通”,鼓励以电子健康卡作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和“三医联动”的入口,推动电子健康卡与电子医保卡、电子银行卡的“多卡/码合一”集成应用,结合建设区域共享网络支付平台,支撑基本医保、商业健康险及金融支付等医疗费用一站式结算。

据悉,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牵头面向群众征集的社保医疗领域民生堵点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是“到每个不同的医院,需要办理不同的就诊卡,不能一卡通用”。而电子健康卡是居民健康卡的线上应用延伸与服务形态创新,同时能实现对医院就诊卡、妇幼保健卡、计划免疫卡,及身份证、社保卡、银行卡等各类原有健康服务介质的“兼容使用”和“注册管理”,解决了多卡难以有效统一的现实问题。2016年底,电子健康卡应用试点工作启动。在形式上,采用国家标准二维码技术和国密算法,为每位居民生成个人唯一、全国通用的“电子健康二维码”,实现跨医疗机构、跨地域就医服务一卡通用。2017年12月进行全国电子健康卡首发以来,已有27个省份开展试点建设,其中24个省份全省统筹推进,到2018年底将有20个省份实现正式应用。

《意见》鼓励将电子健康卡作为居民获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调阅个人健康档案的统一授权凭证,支撑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利用。至2020年,为贫困人口优先预制、覆盖发放电子健康卡,支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优先服务与健康监测,助力健康扶贫精准开展。委属(管)医院及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三级公立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和医联体(医共体)核心医院要率先接入电子健康卡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并完成受理环境建设,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为推动健康金融一体化融合创新服务应用,《意见》指出,充分发挥电子健康卡在打通业务流、数据流、资金流等方面的纽带作用,加强与医保、金融等部门协调,增强电子健康卡在金融服务、医疗救助、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功能应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多元化参与,积极探索开展电子健康卡与金融等其他相关行业发展战略合作,建立多部门协作及运营服务机制,共建共赢。

“百堵之首”迎来破解利剑

“到每家医院,需要办理不同的就诊卡,不能一卡通用”。今年,国家发改委牵头面向群众征集的社保医疗领域民生堵点问题中,“多卡困扰”位列“百堵之首”。事实上,一项逐步覆盖全国的措施正向“百堵之首”靠拢,一旦全面推开将彻底打通这一堵点。而这项措施,正是在全国层面推行的“电子健康卡”。12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意见》专项部署电子健康卡建设应用工作。众多受访者表示,电子健康卡将居民个人健康服务身份标识统一起来,将为“互联网+医疗健康”找到统一入口。

全面疏通“堵点”时机已到

在福建省厦门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来看病的患者只需带一部手机,通过扫“电子健康二维码”,就可以挂号就诊、检查买药,回家后还可以在线查看检查报告,再也不用重复领取各个医院不同的实体就诊卡或携带社保卡。

厦门仅仅是电子健康卡开花结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2017年12月全国电子健康卡首发以来,已有27个省开展试点建设,其中24个全省统筹推进,至2018年底20个省份实现正式应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子健康卡采用国家标准二维码技术和国密算法,方便居民在各类医疗健康服务APP、公众号或医院自助终端、人工窗口申领个人唯一、全国通用的“电子健康二维码”,一次申领、终生使用,支持全国范围医疗卫生机构通用。

早在6年前,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已针对跨机构跨区域健康服务“一卡通”进行布局。2012年原卫生部启动了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已在全国28个省份发行一亿余张,在推动跨机构跨区域诊疗一卡通、新农合跨省异地就医结报、促进区域医疗业务协同等便民惠民服务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是,各方整合积极性不够、多卡不兼容等都是“一卡仍不通”的原因。现今,关注“神”而不囿于“形”的电子健康卡突破了这一困扰,为“一卡通”找到了突破口。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子健康卡是主动顺应“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发展起来的,其设计更符合互联网特点,轻量级、开放包容。它脱离了与其他健康服务卡“竞争”使用的局面,实现了对医院就诊卡、妇幼保健卡、计划免疫卡,及身份证、社保卡、银行卡等各类原有健康服务介质的“兼容使用”和“注册管理”,是解决“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堵点难题的好方法。

“现今,除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各行各业的互联网技术应用都比较成熟,老百姓支持外,互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也有了技术上和政策上的条件,电子健康卡的普及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杨国良表示。为快速解决堵点问题,近期,浙江、河北、湖南、广西、甘肃、新疆等多省市人民政府、卫健委相继提出了以电子健康卡为核心的疏解堵点工作方案。

实名制就医串联全生命周期
事实上,全面普及电子健康卡,不仅实现了“一卡通”,对于推动实名制就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个体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进行有效串联,为个人自我健康管理提供有效载体。一如《意见》所言,将电子健康卡作为我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的重要基础设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认共享的重要基础平台,保障我国居民实施个人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基础工具。
“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这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强调的内容之一。而电子健康卡在打通实名制就医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也以一种更直接、更私密的方式将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杨国良表示,因为电子健康卡本身全国通行,个人可以看到自己在任意一家医疗机构的就诊记录和健康档案,“整个医疗服务的透明度提高了,流程上了做了很大的优化,就像有一个健康管家在陪着我”。

近日,正在贵州省贵阳市挂职市长助理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赵睃表示支持电子健康卡试点。在挂职贵阳市的1年时间里,该市实名制就医率从27%提到了75%。也正是以实名制为基础,全市143家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和25家二三级医院之间实现了患者数据共享,能够让接诊医生掌握就诊患者的全面信息。同时,将市民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就诊数据及健康档案通过手机app提供给市民,为市民就诊及自我健康管理提供了方便。“如果实施电子健康卡,可以为实名就医注入更大动力,使数据惠民等诸多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赵睃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子健康卡关联了个人健康信息,每个人都有专属的电子健康二维码,通过它可享受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的一体化电子健康服务。开展电子健康卡应用,有利于建立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身份统一索引,推动实名制就医,这对于保障“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身份核实认证、居民授权确认和信息安全保护尤其重要。在“互联网+”家庭医生在线签约履约、预约挂号分时就医、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检查检验结果查询、远程会诊与远程监护、在线购药配送等新型服务中有迫切应用需求。

“线下场景中,有些人就医并不愿意出示身份证。但是,线上通过电子健康卡就医,实名制却很简单。”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叶荔姗说,“我们会将电子健康卡与公安、银联、微信等相关部门结合起来,在患者知情授权的体系下,进行身份信息校验。”如此一来,改变了老百姓的就医习惯和行为,实现全国、省域或市级区域范围内居民信息统一识别,从而促进了整个就医系统的身份识别统一,不仅提升了百姓的使用体验和应用效率 , 也提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完整性。

据了解,伴随“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持续深入发展,以电子健康卡建设为基础,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逐步建成基于电子健康卡的全国居民健康身份统一认证服务体系、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体系、健康医疗大数据汇聚服务体系、个人健康账户应用服务体系、医疗保障统一支付体系、健康金融协同惠民服务体系等6大应用体系。同时,规范管理、确保安全,要求坚持全国一盘棋,严格遵循标准规范要求,确保全国通用。


原文:

国卫办规划发〔2018〕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卫生计生委),委直属和联系单位,委属(管)医院:

  为不断优化诊疗服务流程,深化信息便民惠民应用,夯实全民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基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8〕22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对普及应用电子健康卡重要性的认识
  居民健康卡作为卫生健康部门面向城乡居民设计发放的全国统一标准的就诊服务卡,自2012年推广实施以来,已在全国28个省份发行应用,在推动跨机构跨区域诊疗服务一卡通用、新农合跨省异地就医结报、促进区域医疗业务协同等便民惠民服务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顺应“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业态、新趋势,推动医疗健康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需要创新拓展居民健康卡建设应用,以电子健康卡为新载体,采用国密算法和国产自主可控安全技术,构建卫生健康领域覆盖全体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身份统一标识和认证服务体系。电子健康卡是“互联网+”新形势下居民健康卡的线上应用延伸与服务形态创新,是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认共享的重要基础平台,是保障城乡居民实施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基础工具,是我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的重要基础设施。普及应用电子健康卡,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实现医疗健康服务“一卡(码)通”,有利于全面落实实名制就医,解决医疗卫生机构“多卡并存、互不通用”堵点问题,支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更好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作用,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改政策落地落实,助力健康精准扶贫,促进“三医联动”和综合监管,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加快建设电子健康卡应用基础支撑环境。各省份要认真落实《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结合《电子健康卡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抓紧制定电子健康卡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细化方案。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建设电子健康卡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及相关网络设施,与国家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联通。分期分批实现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系统与电子健康卡的全面对接,以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突破口,以二、三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抓紧完成各业务应用系统电子健康卡接口改造、患者主索引统一注册、识读终端和自助设备布放等受理环境改造工作,支撑跨系统、跨机构、跨地域“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健康服务一卡(码)通用。委属(管)医院及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三级公立医院要率先接入电子健康卡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并完成受理环境建设,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二)加强居民健康标识统一注册和实名制就医管理。按照区域诊疗服务“一卡(码)通”工作要求,各省份要重点将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自建的就诊卡、银医联名卡,基层医疗、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业务系统患者主索引及就诊卡管理系统统一接入到电子健康卡管理服务信息系统,采用批量预制方式整体升级为电子健康卡,全面实现实名制就医和医疗健康服务“一卡(码)通”。今后新建面向居民健康服务的业务系统及互联网医疗服务应用软件,要做好与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电子健康卡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的对接,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鼓励京津冀、长三角、长株潭等城市群基于一卡(码)通用,创新推动跨地域诊疗信息共享和医疗服务协同。
  (三)积极开展电子健康卡便民惠民服务。按照“以服务带应用、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开展电子健康卡便民惠民服务,支持使用电子健康卡提供预约诊疗、先诊疗后付费、在线医保结算、移动支付等便捷就医服务,优化服务流程,突出便捷性,以健康实惠引导居民主动持电子健康卡接受各类医疗健康服务。推动医联体、医共体通过电子健康卡实现基层首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一卡(码)通”,有效促进区域诊疗信息共享,为居民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坚持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健康卡的广泛使用,鼓励将电子健康卡作为居民获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调阅个人健康档案的统一授权凭证,支撑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利用。至2020年,为全体贫困人口优先预制、覆盖发放电子健康卡,支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优先服务与健康监测,助力健康扶贫精准开展。
  (四)积极推动健康金融一体化融合创新服务应用。发挥电子健康卡在打通业务流、数据流、资金流等方面的纽带作用,鼓励各地以电子健康卡作为“三医联动”的入口,积极推动电子健康卡(码)与电子医保卡(码)、电子银行卡(支付二维码)的“多卡(码)合一”集成应用,并结合探索区域共享网络支付平台建设,支撑基本医保、商业健康险及金融支付等医疗费用一站式结算,方便群众就医。加强与公安、民政、医保、金融等部门协调,着力打破行业壁垒与业务分割,增强电子健康卡在金融服务、医疗救助、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功能应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五)着力加强电子健康卡应用安全建设与管理。电子健康卡管理服务信息系统、识读终端设备、应用密码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软件等基础设施,依据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实行质量及安全检测、联网测试等标准符合性检测管理,着力强化个人健康信息安全管理,确保互通互认、安全可靠。加强电子健康卡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及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软件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健康卡用卡过程监测和有关安全风险动态评估管理机制,为电子健康卡“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健康服务应用提供安全保障支撑,确保居民健康信息安全。
  三、建立健全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保障机制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动。推进电子健康卡便民惠民应用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要凝聚共识,建立考核评估和激励保障机制,将普及电子健康卡便民惠民应用纳入“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重要内容。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将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纳入省统筹区域信息平台建设、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重大信息化项目验收等重点考评指标,确保认识到位、领导措施到位。
  (二)创新发展,示范引领。各地要以满足新时代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按照统筹设计、服务先导原则,积极推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断推进电子健康卡与其他卡融合应用,丰富电子健康卡便民服务内容。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多元化参与,积极探索电子健康卡与金融等其他相关行业发展战略合作,建立多部门协作及运营服务机制,共建共赢。积极推进试点示范建设,及时收集相关部门、基层机构和群众意见,注重推广电子健康卡便民惠民服务的成效和经验。
  (三)规范管理,确保安全。电子健康卡应用工作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地要严格遵循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发布的电子健康卡标准规范要求,及时制定电子健康卡应用服务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标准统一、安全可靠、互认共享、全国通行”。按照《电子签名法》和《网络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要求,积极采用国密算法和国产自主可控安全技术,强化安全保障和运营服务支撑,为广大居民提供规范有序的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18年12月13日
电子健康卡:破解“多卡互不通用”就医堵点
—《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意见》解读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有力破解“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就医堵点问题,有效建立互联网时代居民健康统一身份凭证,完善居民享受“互联网+医疗健康”线上线下便民惠民服务统一入口,实现跨机构、跨区域健康服务“一卡通”,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18年12月13日印发了《关于加快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解读如下。
  一、什么是电子健康卡(码)?
  电子健康卡是卫生健康部门依据居民身份证及其他法定证件为城乡居民办理的统一标准、全国通用的就诊服务卡,旨在消除“一院一卡、互不通用”堵点问题,便于居民获取连续医疗服务和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动态掌握个人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方便群众就医与健康管理。居民可在医院服务窗口、自助机或通过各类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随时申领使用。
  二、电子健康卡(码)与居民健康卡的关系
  2012年,原卫生部启动了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2017年,为顺应“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新趋势,满足居民通过智能终端便捷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新需要,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电子健康卡应用试点工作。电子健康卡是居民健康卡的线上应用新形态,实现了由“单一线下实体”向“线上线下一体化”创新发展,共同构成居民健康卡“虚实结合”服务网络,为不同适用人群与适用业务提供形式多样的便捷就医服务。
  三、电子健康卡(码)主要有哪些业务应用场景?
  居民通过电子健康卡这个入口,将能顺畅连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预约挂号分时就医、电子健康档案授权调阅、互联网诊疗等各类医疗健康服务。同时,电子健康卡全面支持金融行业支付二维码标准,基于“多码聚合”创新机制实现健康二维码、医保结算码、支付二维码等多码融合应用,方便居民享受医院就诊、医保结算、移动支付等“一站式”便捷就医服务。
  四、普及应用电子健康卡(码)的意义
普及电子健康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破解“多卡互不通用”堵点问题,推动实名制就医。电子健康卡采用国密算法和安全二维码等国产自主可控技术,建立居民健康标识主索引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结合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可以实现跨机构跨地域健康服务“一卡通”和实名制就医,助力解决各地医疗机构“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问题。
  二是有利于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患者凭电子健康卡可在任一医疗机构挂号就诊、检查检验、信息查询等,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通过电子健康卡可打通医疗、医保、银行等服务通道,实现多卡融合应用,促进实现患者自费和医保基金报销便捷支付,实现结算支付服务更便利。
  三是有利于健康医疗大数据汇聚集成和开放共享。通过健康卡跨域主索引标识和授权安全机制,可以有效汇聚形成居民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记录,促进跨部门、跨机构、跨区域的数据资源整合,有助于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使用。
  五、电子健康卡(码)与医院就诊卡的关系
  电子健康卡是以居民健康跨域主索引为核心的居民健康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电子健康卡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医院院内患者主索引在区域范围与健康全程两个层面的延伸扩展,在更高层次上创新实现对医院就诊卡、妇幼保健卡、计划免疫卡以及身份证、社保卡、银医卡等各类居民就医服务介质的“兼容使用”和“关联注册”。电子健康卡脱离了与其他医疗服务卡“竞争使用”的局面,有效解决了多卡难以集成统一的现实问题。
  六、《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意见》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强调要提高对普及应用电子健康卡重要性的认识。电子健康卡不仅有利于破解就医堵点问题,还能支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健康医疗大数据动态汇聚与安全利用,促进三医联动和三医协同监管,提升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作用。
  二是提出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加快建设电子健康卡应用基础支撑环境、加强居民健康标识统一注册和实名制就医管理、积极开展电子健康卡便民惠民服务、积极推动健康金融一体化融合创新服务应用、着力加强电子健康卡应用安全建设与管理等五大方面。
  三是要求建立健全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保障机制。要求紧密结合“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规划,将电子健康卡纳入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核心内容和考评指标。推进电子健康卡与其他卡融合应用,丰富便民服务内容。遵循电子健康卡技术规范要求,做到“标准统一、安全可靠、互认共享、全国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