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局 育先机 开新局——2024年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工作会议侧记
近日召开的2024年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工作会议全面深入分析了当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会议提出,做好新一年的卫生健康财务工作,既要看宏观经济形势、财政形势,也要看卫生健康政策、医保政策,还要看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要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先机、开新局,不断提高经济管理和乡村振兴工作水平,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做好资金资源保障和经济政策供给
财政投入是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落细,保障重大战略任务实施到位的宝贵资源。会议介绍,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支出为2.4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7.4%,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8%。会议提出,新的一年将积极争取加大政府卫生投入,拓宽社会筹资渠道,降低个人卫生支出占比,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财政状况和健康指标相适应的卫生健康事业投入机制。
“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支持,另一方面要合理使用、提高绩效。”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提出,在资金使用上,要紧密结合“十四五”期间目标、任务、指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优化生育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重点任务,统筹谋划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点项目。同时,统筹考虑地方财政实际和以往年度结转结余规模等,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合理确定资金需求,压减低效无效资金,优化资金配置。
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大医改经济政策供给,是助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聚焦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体系建设,促进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福伟介绍,该省不断强化“三医”联动改革政策之间的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临床专家作用,不定期召开卫生健康部门、医保部门、医院以及临床医生参加的多方座谈会,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多部门沟通协商机制。2023年,河南省管医院提高诊查、护理、急诊等208个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价格平均提高41%;降低大型设备检查和检验等28个项目价格,价格平均降幅为32%,进一步健全价值导向、多方参与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会议要求,新的一年,要继续推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每年至少调整一次,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此外,要做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支持医疗机构科学合理配置大型医用设备,推动高端医疗设备在高水平医院合理使用,服务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对由甲类调整到乙类的设备要“接得住”“管得好”,确保不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扎实推进集中整治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获取医保基金三年专项行动,切实承担落实对辖区内各类医疗机构的监管责任。
持续提升行业经济管理能力
自2020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连续3年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会议要求,各地要聚焦制度机制建设,推动业财融合,丰富监管手段,持续提升行业经济管理水平。
“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持续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加强财会监督和政府采购管理,扎实做好国有资产管理,提升内部审计监督水平。同时,坚持加强经济管理队伍整体建设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相结合,加强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深入推动“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取得实效,近年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持续组织开展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工作,着力提升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建辉介绍,该委联合市财政局制定印发北京市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和指标体系,促进医院经济管理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坚持医院经济管理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经济治理“两手抓”,将考核结果纳入各区年度卫生健康工作考核评价内容。同时,将考评结果与医改资金、卫生健康考核激励资金的分配相挂钩,激励资金规模从起步时的不足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2亿元,切实调动了医院的积极性。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强化顶层设计,全力推进医院运营管理能力建设。该院党委书记崔树森介绍,医院以预算一体化为抓手,强化预算、资产、采购协同管理,加快推动医院有限资源向重点学科、关键领域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学科集中,促进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应用物联网监测技术,建立常态化设备使用效率和效益的综合分析机制以及资产合理化调度工作机制,定期梳理形成待盘活资产清单,并根据设备类别及价值,将设备纳入共享平台,共享结果与绩效挂钩,真正实现存量资产的精准盘活及设备使用成本的精准管控。
此外,在成本管控方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建立归口统筹、部门协同的卫生材料成本管控格局,通过采取限额管控普通耗材、重点管控单品耗材、定额管控不可收费耗材等措施,打出“组合拳”。2023年末,医院物耗占比为35.8%,较2019年的57.2%下降21.4个百分点。
坚决兜住兜准兜牢底线
随着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来越多。会议提出,提升运营管理和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卫生健康经济管理要由传统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向经济管理再向运营管理转变,由注重支出管理向收入支出并重转变,由注重资金向注重资金资产效益再向更关注资源配置效率效益转变;着力增强忧患意识,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坚决兜住兜准兜牢“三保”底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突出位置,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胡俊波介绍,医院由院长直接领导内部审计工作,定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督促落实审计整改。将审计部门由科升级为处,并设置两个科室,配备6名专职审计人员。将审计监督和服务相统一,扎实做好预算执行和各项常规性审计工作。仅围绕建设项,近3年便累计开展相关审计61项,平均审减率为10.8%,节约资金约1.57亿元;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分类梳理384个风险点,强化日常风险管理指导。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坚持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强化全员风险意识,持续优化内部控制体系,防范经济运行风险。该院院长戎利民表示,该院成立招标采购中心和运营管理部,推行采购业务统一归口管理的“论、采、管”分离模式以及运营精细化管理,形成运转有序的分工与制衡机制,提升运营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推行中层干部“常训”、业务骨干“专训”、专业人才“集训”,通过内控、监察、行风、干部素养等培训强化员工风险意识和法治观念。强化预算与资产管理协同,2023年共享利用资产316项,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建立重大项目立项审查机制,2023年审查47个项目,涉及预算金额近5亿元;近3年缩减药品、耗材、设备等预算支出近9.5亿元。
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是“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底线任务。会议要求,持续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的底线。在此基础上,以乡村两级为重点,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积极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在这一方面,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赵勇分享了有关经验。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与医保、民政等部门共同健全机制,开展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2023年共监测11.15万人,入户核实率、大病救治率、家庭医生签约随访率均在99%以上。通过实施高额医疗自付费用“一事一议”救助1.09万人次,及时消除因病返贫风险。加强对村卫生室和村医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测,保障每个行政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一县一策”帮扶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县级医院发展,新增新技术、新项目211项,填补技术空白84项。在14个区县免费开展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让1100余名困难群众重新站起来、走起来。